有佛与无佛?在一个《金刚经》讲座的法会上,一位学佛多年的居士因对佛教中的空有二义、心法二边有疑惑而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:佛到底有没有?众人听了都相顾无言,觉得他不应如此提问。有人传言来此,问道:如有人这样问,你作何答?我直了说:你有佛也有,你无佛也无!会..
在读诵佛经的时候,我们经常会看到“般若”这两个字,比如《心经》和《金刚经》。但是你在读的时候,是不是把这两个字读对了呢?般若是梵语Prajna的音译,正确的发音是“bō rě”。在佛教中,般若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名词,大致意思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(辨识智慧),区别于一般的..
什么意思?为什么“凡夫”又不是“凡夫”?在《金刚经》中,佛的原话是这样:须菩提,凡夫者,如来说,即非凡夫,是名凡夫。翻译过来就是:须菩提,所谓凡夫,如来说即非凡夫,只是被称为凡夫,名称为凡夫而已。佛所说的“凡夫”并不是真的“凡夫”,而是名为“凡夫”而已。其实任何东西都一样,包..
1. 看大乘佛经,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,首先明理,先看《楞严经》,都看文言文 、白话文对照的:《金刚经》《大般涅磐经》《法华经》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《圆觉经》《楞伽经》《净土诸经》等。2. 看修行的书,明理不求实证,则无意义。目前时代,最好最易成就的,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,能即生开..
修行佛法,首先要正确的认识什么是佛、法、僧。只有正确的理解了三皈依的佛法僧三宝真实含义才有可能证果。否则,连小乘的初果都是无法证到的。佛法僧称为三宝——佛宝、法宝和僧宝。就是住世三宝。不是木头、泥土或者是金属塑造的佛像,或者是画像。真正的佛是指“我”,在《金刚经》里面..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译本 达庵提纲序开经第一章 发菩提心第二章 生清净心第三章 般若本义第四章 般若广义第五章 明体第六章 达用结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译本 达庵提纲附说本经六译(一)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出-畧称金刚经或金刚般若经(二)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元魏菩提流支出(三)金刚般若..
诸佛的心要——顿悟成佛◆深信受持读诵《金刚经》就能成佛。信有实、信有德,信有能,坚决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达诸佛实相。◆《金刚经》云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◆《金刚经》云:若复有人得闻是经,信心清静,即生实相,当知是人,成就第一希有功德。◆《金刚经》云:若菩萨..
在《金刚经》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中,长老须菩提又一次的被佛祖所称赞,称之为慧命须菩提,第一次是在第九品一相无相分中,佛祖称赞须菩提长老为“得无诤三昧,人中最为第一的第一离欲阿罗汉”,以嘉许须菩提长老远离一切是非,不著我人四相,契合真理已到奥妙之处,为解空第一。在这里,又称赞须..
慧命 :指法身以智慧为生命。如色身必赖饮食长养,而法身必赖智慧以长养。若智慧之命夭伤,则法身之体亡失。天台四教仪(大四六·七七五下):‘末代钝根,于佛法中起断灭见,夭伤慧命,亡失法身。’[法华文句卷九下、金刚经疏记科会卷二(长水)、禅苑清规卷七亡僧]慧命简介(一)梵语a^yus!mat,巴利语 a^yas..
第一个就是「身见」,身就是我们的身体,一切众生执著这个身体是自己,这是错误的见解。他不知道自己的身相,是四大五蕴、因缘和合而现的幻相。他不了解不但是身,连心也是妄想,不是真实的。《金刚经》讲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不晓得我们这个身心是无常的,这个身心根本没有主宰,并不自在。执著身为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