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笔记

黄念祖答:“发菩提心”与“称性极谈”的含义

黄念祖粗答发菩提心与称性极谈(一)大菩提心者,浅言之,乃大智大悲大愿三结合之心,亦即行愿菩提心与胜义圆融不二之心。《金刚经》云: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无相即离相,此大智也。修一切善,大悲大愿也。三者结合即得阿耨多罗..

黄念祖答:出世法认为不动是“绝对的”的吗?

问:世法中认为,变化和运动是绝对的,出世法认为不动是绝对的。黄念祖答:这后半句话是完全错误的,佛法中没有什么绝对。佛教不说一,一就是绝对;佛教只说不二。不动更不是绝对的。宗门说死水不藏龙,又说澄潭不许苍龙蟠,焉能是死硬的不动,那岂不是僵化?《金刚经》所说..

黄念祖答:茶碗如何结合《金刚经》?

黄念祖答K老居士(一)茶碗的空假中三观(二)略谈物质文明皆有为法上次光临途中备受辛苦,足证为法心切,甚为难得。所问敬答于次:您问茶碗如何结合《金刚经》?(一)茶碗,是假有,若根本无此物,何有此形?何有其名?今既因形得名,盖由于假有也。即非茶碗。透过现象看本质,则何尝有茶碗。只是一..

黄念祖答:为什么要熟读深思《弥陀要解》?

黄念祖答:(一)仁者喜读《弥陀要解》而难于领会《金刚经》。殊不知《要解》全体正是金刚般若,但能熟读深思,领会一二,穷劫受用不尽。仁者机缘既在《要解》,盼一门深入。(二)读书亦不必太多,目前但以《要解》为纲,再参读夏师会集之《无量寿经》,此书即是一大藏教。节录自:谷响集..

黄念祖:黄念祖居士讲述第一次读《金刚经》得到的殊胜加持

“……第三个因缘:就是我自己本人的因缘。有许多老同修总问我:“你是因为什么而学佛的?”这就要让我首先感激《金刚经》了,是《金刚经》救了我!不然我已经是“叛徒”了。我这“叛徒”又转变为“信徒”,就是由于《金刚经》的原故。我小时候常跟着家长到广济寺来,..

黄念祖答:读经的目的是什么?

黄念祖答:诫求知解仁者近来研究《金刚经》,颇为勤苦,前进一步,甚以为慰。但应注意切不可流于一般治学方法。一般以求解多知为目的,此实背道而驰。知解门开,则悟门塞。六祖不识字,只听了约半卷经,即自家日生智慧,压倒神秀国师,这才是善读经者。六祖之悟,即大密宗之且却(义为立断),故禅密一味..

黄念祖:为什么要熟读深思《弥陀要解》?

问:为什么要熟读深思《弥陀要解》?黄念祖答:(一)仁者喜读《弥陀要解》而难于领会《金刚经》。殊不知《要解》全体正是金刚般若,但能熟读深思,领会一二,穷劫受用不尽。仁者机缘既在《要解》,盼一门深入。(二)读书亦不必太多,目前但以《要解》为纲,再参读夏师会集之《..

南怀瑾:什么是忍辱_忍辱的意思是什么

节录自 《金刚经》说什么(南怀瑾)【须菩提。忍辱波罗密。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。是名忍辱波罗密。】问题来了,前面一路下来都是讲般若,是菩萨六度里最后的一度──智慧成就。所谓的六度也已经说过,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换句话说,这也是学佛的一个次序。首先,学佛..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