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贤法师答:这种是不正常的。怎么防备呢?你经常念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,心地光明,有佛菩萨、护法神加持。你怕那些做什么呢?邪不压正。你要是心邪了,心阴险、险恶,这些东西就附到你身上来了。一切唯心嘛。..
惟贤法师答:空,不是没有了,是认识到一切如幻,梦幻泡影,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东西,没有常存自在的东西,不是上帝,不是神决定一切,而是变化的,变化的东西就是空。实际上空什么呢?众生认为一切都是实在的,就攀缘追求,有我我执,有烦恼。圣者的境界是什么呢?一切都是梦幻泡影。《金刚经》讲:..
惟贤法师答:性空与相空有什么不同?性是就本体来讲,相是就现象来讲。《大般若经》中有十八空、二十空,其中就包括性空、相空。十八空、二十空就包括一切法,世出世间法都在里面,包罗万象,但这一切都要空,不要执着相。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的总纲就是要离一切相、广修一切善,这也是整个..
惟贤法师答:必须要忏悔。那是多生累世的业障。通过忏悔、念经、念咒,念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大悲咒》等,凭法力,凭佛力,让它消。世间上一切都是在业力中,业网重重,佛经中说,假如这个业有形象的话,堆几座大山都堆得起,可不可怕?说明众生业障重,起心动念都是业,无始以来都是这..
惟贤法师答:《金刚经》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它有两种功夫,一是无所住,二是要生其心。什么是无所住?不住相,内不住我,外不住六尘。不要住相,住了相它就贪染,就有我执,就有法执。而生其心,生什么心呢?内心清净、无所住以后,真心的妙用,就是对众生大悲,起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之..
惟贤法师答:这个只能说一种调合的说法,不能与菩萨并论。孔子是世间圣人,讲五伦八德;老子、耶稣是属于天人境界;大乘菩萨以大悲大智出世而入世,那个境界就很高。所以不能相提并论,其境界、心胸、目标都是不同的。《金刚经》中讲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..
惟贤法师答:这是基本法门。《金刚经》上面最后一首: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能够了解一切法是梦幻,就可以达到真正的无我,无法我,也无人我。消灭人我、法我,进一步修行,就可以消灭烦恼障、所知障,消灭烦恼障进入涅槃境界,消灭所知障进入菩..
如何理解《金刚经》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?《维摩经》讲,诸法以无住为本。这是对万事万物的一种根本认识。无住就是一切万法都在迁流变化之中,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固定的位置。就像中国古时刻舟求剑的寓言一样,一个人在乘船时不小心将手中的剑掉到河中,此人急..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浅释修正版--- 净慧法师序 言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浅释的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是根据录音整理。经净慧法师认证,重新核对校勘,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。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,以此为准。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。特此说明!智慈愧拜佛历二五五三年八月西历二零零九年十月诸位法师,..
法鼓全集第七辑第二册之一金刚经讲记编者序绪论一、释题经波罗蜜般若金刚二、译本三、本经成立四、本经组织五、本经译者六、本经释者《金刚经》的内容一、对象二、全经要义三、思辨型式四、无相离相信受演说《金刚经》的功德一、净信功德二、法施功德比财施更大三、受持读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