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宗一法,虽称教外别传,但是历来主张藉教悟宗。也就是说,禅宗虽说不立文字,只是不执著文字之相,并不排除佛言祖语的启发与印证。达摩祖师东来传佛心印,以四卷《楞伽经》作为教证,一直传到五祖,都是以《楞伽经》作为一宗的根本教证。同时五祖也逐步地由《楞伽经》转变为以《金刚经》作为禅..
本来禅堂里没有那么多闲话,我却一天说两次。说来说去,都是说过的话。或者是历代祖师说过的话,或者是自己说过的话。闲言碎语,说多了打闲岔。古代的祖师讲开示都只是三言两语,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。比如前两天讲到的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公,梁武帝请他到宫中讲《金刚经》,宝志公升上法..
《金刚经》讲,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。三心者,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。这三种心都是人们妄想中的影子。我们坐在禅堂里可以观察一下,一支香下来,我们内心活动的内容是什么?无非是昨天的事、前一念的事,都属于过去心;或是明天的事、下一念的事,这就是未来心;有时肚子..
(一)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「无所住」,就是「不在乎」,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;「生其心」,就是以无私无我的智慧,处理一切事物。(二)「应如是生清净心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生心」当我们行布施、做好事、发起慈悲心的时候,不要有一定的对象。「色」就是一定的对象,红的、..
写在《金刚经专集》前经常有人会问:应该如何修学佛法?对于学佛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同样是学佛,因为发心的不同,方法的不同,结果往往也不一样。一个人研究佛学,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研究的目的: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困惑?为了对生命终极的关怀?为了解脱人生痛苦和烦恼?抑或是作为对传..
《心经》者何《心经》,具称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是佛教典籍中文字最为简练,而内容极为丰富的法宝。它和《金刚经》一样,千百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,影响历久不衰。在佛教中,《心经》属于般若系经典。按天台宗对《般若经》的判摄,称为通教。所谓通者,具通前与通后之义。通前,是说..
【《心经》者何】《心经》,具称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,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,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。它和《金刚经》一样,在社会上广泛流传,影响极大。《心经》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。按天台宗对《般若经》的判摄,称为通教。所谓通者:具有通前与通后的意义。通前是说它与阿含..
《金刚经》《心经》广为人知,这两部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?对自己有什么改变?济群法师:有没有没关联,是取决于你对生命的诉求。《金刚经》和《心经》是人生的大智慧。如果你需要了悟生命真相,这些经典就和你关系密切。如果没有这个需要,只是像动物一..
无上法门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】在此,佛陀将般若法门形容为“大神咒、大明咒、无上咒、无等等咒”。而在《金刚经》中,则以般若法门,是如来为大乘者说,为最上乘者说。由此可见,这一法门确乎殊胜无比。咒,是难以用语言说明的、..
一、绪论(一)、学习本经的意义今天,我要讲的经典是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。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。有人可能会问:佛教的经典很多,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《普贤行愿品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地藏经》、《弥陀经》等,都是人们喜闻乐诵的。为什么要选择讲《十善业道经》呢?因为这部经典是所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