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笔记

净土因果:当代往生纪实:赵文远

赵文远居士往生现瑞相郭万明黑龙江鸡西市邮电局退休职工赵文远,1991年初闻佛法,从此诵经念佛精进修持,多年的先天性心脏病没有再犯。他先后认真参学了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并每日虔诚地拜佛念佛。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智谕法师开示的《夏雨清凉节要》录..

慧律法师:应无所住而生其心

慧律法师: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诸同学!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这两句经,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,今略说之。金刚经是实相般若,佛为发大乘者说,为发最上乘者说,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。然全部金刚经,都是破相显体。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两句,乃体用并显。云何体用?“应无所住”是体,“而生其心” 是..

慧律法师:如何知道一个人已经开悟?

开悟的三种情况一、自己开悟了,自己即时就明白自己已经开悟。如虚云和尚56岁在高旻寺打禅七时,开水烫手,茶杯落地粉碎,当下大悟;六祖在袈裟遮围下听五祖讲《金刚经》至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时,言下大悟。《楞伽经》称此为自宗通和悟通。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自明悟。二、自己没有立刻..

净土经论:二、本经体性

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。古德云: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。实相者,真实之相也。又平等一相也。实相无相,亦无不相,相而无相,名为实相。无相者,离一切虚妄之相。无相即离相。又实相无不相,非顽空与断灭。非如龟毛兔角,一切虚无。《金刚经》云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意谓..

净土经论:关于轮回的开示

关于轮回---了幻法师释疑(注:如梦,德阳居士的网名)如梦 :了幻法师你好!《金刚经》中所说的,一切有为法,都是虚幻的,都是因缘和合的显像,那么地狱和净土也应该是佛教化我们的方便之门,是与世人的一个道德警示和美好约定,其实也是不实有的,不管是地狱还是净土唯有一念,当下就是。那么,轮回也是不..

净土经论:狂心顿歇即菩提

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,整天在磨面,只是不停的劳动、闻法、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。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,是个在家的居士。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,在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他就开了悟了呢?这就是宿世因缘。咱们看到的只是他的现生,没有看见他的前生。我们每位道友,这就是我们..

星云大师:佛教对「安乐死」的看法

佛教的所有经典,都是座谈会的纪录!虽然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有一部「无问自说」,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问法,而自行开示的教说。但是翻开大藏经,除了《阿弥陀经》是佛陀无问自说以外,几乎所有经典里都有一位当机众,由他代替与会大众向佛陀请法,再由佛陀解答释疑。例如《金刚经》中须菩..

星云大师:恒常的快乐

恒常的快乐根尘的快乐是短暂的,念佛时自然从心中涌出法乐,找到内心的宝藏,则是恒常的快乐。束缚与解脱,空与有,前与后,这些相对法,与禅是不相应的。禅,离四句,绝百非,行者若能空诸所有,不悟而何?要除去人我的分别心。当执着去除、人际和谐,沟通的障碍也就没有了。 所以《金刚经》一再..

净土经论:从《金刚经》到《无量寿经》(二)

第三讲还是继续上次那个题目,从《金刚经》谈到《无量寿经》。也就是上次提出来的般若为导、净土为归。我们要依靠般若作为我们导航的方向,引导我们,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?我们还是以净土作为归宿。所以我们就从这《金刚经》谈到《无量寿经》。《金刚经》的经题是金刚般若波罗蜜..

净土经论:从《金刚经》到《无量寿经》(五)

第六讲今天咱们就拿《无量寿经》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来作讨论,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所共同赞叹、学习的阿弥陀佛的大愿。一切法门中,净土法门是最容易的了,别的修行法门都是难行道,只有净土法门是易行道,修行起来容易成功。《无量寿经》是净土法门中的第一经,原因就在于其中讲述..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